close






前陣子註冊沙發衝浪,卻還未使用過

某天打開電子信箱,發現有人約TIMARU的小聚會,一起出來聊聊天

信中寫:不論你高矮胖瘦、不論你悲傷快樂、不論你信什麼宗教

不論你來自何方、不論你英文講得好不好,一起來聚會吧!

字裡行間裡雀躍的語氣,鼓舞我想認識陌生人的勇氣

時間就是當天的晚上八點,未多細想,就回傳簡訊參加了

約了蘇迪和凱莉同行,我們三人一起去參加這個聚會



聚會地點約在Timaru某間餐廳

我們到了現場,對方還未到

第一件事情是先看看玻璃窗外貼著的菜單,主菜大概要二十元左右,哇,真是不便宜

盤算著待會點個湯,回家再吃東西好了

此時,有個穿黃襯衫的女子走過來說:你們看起來好冷,你們在這裡做什麼?

我答:We are waiting for someone

她先低聲說:Oh........

接者很興奮地喊:I'm the SOMEONE!!

令人措手不及,一切表情和動作都非常戲劇性的發展

她就是這次聚會的發起人Maxine 

 

Maxine 有著印度人的長相,但是她說她是KIWI(紐西蘭人)

而她的弟弟SAM則是白皮膚的西方人

大概聊了一下,兩人好像是同父異母的兄妹



除了我和蘇迪、凱莉之外,還有Maxine的弟弟Sam

地點也非餐廳,是Maxine 的房間

大家先買了一瓶酒、一些餅乾、起士,然後去Maxine 房間聊天

她在亞洲各國旅行四年,曾在台灣待了32天的時間

我來紐西蘭九個月的時間,她是我所認識少數有在台灣旅行過,而且了解台灣的人

透過她的口中,我對我的家鄉「台灣」又有了新的認識

她說她在台灣的32天只花了紐幣50元 (換算台幣約1200左右)

她搭便車到想去的地方,住宿是靠沙發衝浪,或者甚至是露宿街頭

我覺得「搭便車」這件事情在"台灣"十分不可思議

尤其對一個完全不會中文的外國人而言

Maxine 說,她覺得在台灣搭便車反而比紐西蘭更安全

在紐西蘭「搭便車」已經行之有年,而台灣是幾乎沒有這種風氣

每個停下來的人都是擔心你安危的人

最有趣的地方是,每個停下來的台灣人都跟她說:「不要相信台灣人」

她說她去中國的時候,大家也都是說「不要相信中國人」

亞洲父母的教育就是「不要相信陌生人」以及「陌生人給你糖果不要拿」



這是完全兩種不同的文化

我剛到紐西蘭的時候,對於路人會跟你打招呼這件事,當初還有點不習慣

因為換做是在台灣,迎面有個陌生人跟我打招呼,我一定會忍不住猜想「我認識這個人嗎?」

又或者,在台灣多數陌生人找你講話,可能就是台北車站新光三越那帶做問卷調查的

不然就是賣愛心筆的,總有種來者不善的感覺



我記得前幾年有個少年要搭便車環台,當時還蠻轟動

也是好幾個駕駛停下來載他,並且勸他快回家

我也是那時候才知道原來伸出大拇指朝上,意思是說搭便車

我在台灣還真的從未看過有人在路上要搭便車

真的會有人停下來嗎?

但是曾在台灣攔便車的的Maxine 說她最久只等十分鐘而已

多數停下來的駕駛都是不會說英文的阿伯

Maxine就憑著幾句中文的「對啊對啊」、「謝謝」和「我要去那裡」走遍全台灣



Maxine 說台灣人很愛介紹自己家鄉的夜市,然後說這個夜市是全台灣最棒的!

士林夜市、基隆夜市、羅東夜市、中原夜市、逢甲夜市

全台各地數也數不完的,大大小小的夜市

這點我深感認同,如果我有外國朋友來台灣,我一定也會帶他去夜市

因為夜市對台灣人實在是太重要了啊




然後她說她在中國有做過義工,類似一個慈善團體,幫助婦女謀生的

一個人會做手提包,就教其他人如何做,另一人會縫紉,再教其他人,以此類推

最後手工藝的成品拿出去賣,所得的錢就存下來

並詢問每一個人的夢想

有人想要養小牛,如此就可以賣牛奶賺更多的錢

有人說想養雞,雞蛋可以拿來賣錢賺更多錢

 

所有的事情都跟「錢」,以及「更多的錢」有關,Maxine 如此笑著說


我可以理解,以前我媽媽常說:「錢有四隻腳,人只有兩隻腳,怎麼跑得過錢呢」

而且在我這一代以前的女人,她們的夢想多數不是環遊世界,而是照顧好家庭,看著孩子成人懂事

她們的生活不是在於「她們想要什麼」,而是她們家人「需要什麼」

Maxine 的工作是等到這些手工藝作品所賺的錢,

累積到一定的金額,足夠買那些雞啊牛的,完成那些婦女的現階段心願,她的任務就算完成了

她說那些人都不相信有人會這樣無所圖地幫助她們,直到拿到錢才相信

而更多像她一樣的義工待在那裏只為了維持這個團體的運作,然後離開,繼續下一段旅行





我們聊了很多,話題轉啊轉的,不知怎地聊到教育了

她說如果讓亞洲學生畫大象,十個人都會畫出很棒的「灰色大象」

不會有其他的顏色,因為老師父母會跟小孩講大象就是「灰色」的

紐西蘭的小孩也許會畫出粉紅大象,但是老師不會糾正他,「灰色」才是正確的顏色

這件事情,我聽了很有感觸

Maxine 說亞洲教育認為老師父母說得就是對的,小孩要接受大人的想法

雖然這是我早已有認知的一部分,但是聽到從一個外國人口中說出來,還是覺得被觸動了



在上大學以前,我深深認為課本和老師說得都是對的

但是上大學之後,有些想法改變了

也有某個大學老師跟我們說,現在當老師跟以前不一樣了,以前的時代是一定要尊敬老師

現在是老師要贏得學生的尊敬

這樣說也是對的,脫離了高三時期的高壓學習環境

大學生多是脫韁野馬,很多人覺得這門課無聊就翹掉的



學生不好當,老師也不好當



記得那時候我們學校推動師生評量的計畫,大抵意思是說,學生可以對這門課的老師打分數

我們第一次寫問卷的時候,都沒有多想

後來這些評量送到老師們的手上

有老師在課堂上講著講著就哭了,原因已經不太記得,大概是有人寫了不中聽的話

那時我記得我們學姐說我們真是不應該

我當下只覺得實在太錯愕

也有其他老師的負面反應,有些老師反應大概是蠻不屑的

我可以想見,因為我們這些小毛孩上課又不是說多認真的,哪裡來的資格可以給老師打分數

師生評量是一種美意,但是在尊師重道的文化下,寫什麼都不對

經此事件後,大家明瞭到師生評量不過是評量,並不是說實話大賽

此後師生評量的滿意度都很高,師生皆大歡喜,大家都拿捏到了準則,從此風平浪靜



真正是,學生不好當,老師也不好當




以前大學打工誤打誤撞去教了英文

雖然對象只是幼稚園的孩童,但是多少可以感覺到家長殷殷期盼之心

補習不是在玩,是學習,你學會了多少

在台灣,你學英文,就會有人問你某某撿定考了幾分?

學日文,那你過日撿幾級?

學鋼琴,那秀一段來聽聽吧?



以前看過有人在網路分享在美國教中文的事情

他說家長接小孩回家的時候,是問:今天好不好玩?

重點是have fun


在亞洲的學生大概沒有一個會覺得讀書和fun有關聯的吧?



左邊開始是蘇迪、凱莉、Maxine、Sam

PB030792.JPG  

 

PB030794.JPG  

 

PB030795.JPG  

 

 

最後話題又回到旅行這件事情

在亞洲國家履行四年,Maxine說在中國的時候很想念紐西蘭

但是在台灣的那段日子,讓她覺得很像回到紐西蘭一樣

「除了語言之外,台灣是我覺得亞洲各國裡面最像紐西蘭的」Maxine如此說

她說她看見的台灣很乾淨,人們很友善,有漂亮的海和沙灘,有山有樹木

雖然來自台灣,可是我對紐西蘭和台灣的相似度還是覺得有點懷疑,不過一方面又覺得很高興

可能也是我少見多怪吧,蘇迪是馬來西亞人,來紐西蘭之前,曾在台灣念書加工作十年

他說他在台灣做野生動物觀察的工作,多數是觀察熊

當時我聽到時,就笑說:台灣有野生動物嗎?熊不是住在木柵動物園?

他回:台灣有很多野生動物耶,然後順便問:你有沒有去過玉山?

.......真是慚愧,在紐西蘭九個月的時間,幾乎紐西蘭各地,我都去了

但是台灣我住了22年,都還沒玩到徹底

外國人如Maxine,除了台灣,還去蘭嶼玩了一趟

記得某個朋友曾在部落格寫,不論想看山或玩水,在台灣開車一個小時都可以到得了

真的是個好地方

 

回來之後加了Maxine 的臉書

發現我們之間有個共同好友,是我大學時期隔壁房的室友大力

後來問大力怎麼認識Maxine 

她說是在桃園的沙發客聚會認識的

一年之前Maxine在台灣認識了大力

而一年之後,我飛到南半球的紐西蘭,因為一封沙發客聚會的mail認識了Maxine

有時候人跟人之間的緣分很複雜,有時卻又十分簡單

想到日文裡有句「一期一會」,蠻貼切的

 

Maxine ,很高興認識你

從你的故事裡,我看到了另一個角度的台灣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ishan173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